濤飛江上,氣卷萬山。
改革的洪流中,命運從來不是一個點,而是一條線,你我曲線相交,繪刻成貴州的經緯。
1978年11月11日,我在頭版刊載《“定產到組,超產獎勵”行之有效》《“定產到組”姓“社”不姓“資”》兩篇通訊,并配發編者按,詳細報道了貴州關嶺自治縣頂云公社土地“包產到戶”的經驗。
那一天的我,被你親切稱為“省委11號文件”,基層干部群眾把我揣在懷里、時常回味。
那一年,我29歲。
2024年11月23日,我的微信公眾號推出了《政前方觀察|書記省長齊出席,貴州發展這個產業有深意》,傳遞了貴州搶抓產業承接轉移重大機遇,推進紡織產業發展的訊號。
“我在諸暨襪子廠多年,能有機會在家門口打工,真的為民謀利了!”“本人貴州黔西的,在福建做紡織機械,怎么聯系紡織企業?”“息烽經開區歡迎你!”……你在后臺敲下的留言,讓我熱淚盈眶。
這一年,我75歲。
星霜荏苒,好學能文。
時代的潮頭上,每一朵浪花的深情奔涌、匯成澎湃,你我心聲和鳴,鐫刻下歷史的底稿。
75年,一紙風華為人民抒寫——
我從革命的烽火中走來,親歷見證篳路藍縷的創業艱辛,氣壯山河的建設浪潮,波瀾壯闊的改革探索,千年夢圓的山鄉巨變,中國式現代化的夢想遠征……多少熱風吹雨,有幸與你相伴同行。
75年,筆底波瀾壯時代長歌——
我在改革的浪潮里成長,以筆為犁注視城市的每一條街巷,關照農村的每一個村落,思索時代的每一次變革,追問未來的每一個可能……我始終與這片土地休戚與共,為人民抒懷,為時代歌唱。
我在你的足下,也在你的肩膀。
我勾勒“山亂如麻,水貴如油”的悲歡困苦,也挺立“絕壁鑿渠”“戰天斗地”的大山脊梁。
我在你的身旁,也在你的夢鄉。
我奏響“其時已至,其勢已成”的激昂序曲,也刻畫“富礦精開”“追趕跨越”的奮斗篇章。
我在你的心房,也在你的云端之上。
我揮毫“大道縱橫,萬橋飛架”的人類奇跡,也升騰“中國數谷”“綠色貴州”的萬千意象。
我在你的煙火里生長,也在你的目光中茁壯。
我激蕩“好人好馬上貴安”的豪情壯志;也傾聽“黃小西吃晚飯”的多彩交響。
……
我夢著你的夢,路過你的路,追逐著你的追逐,從身向關山“黔邊行”到“百村行記”展新顏;從“讀者來信”心相系到“天眼問政”總關情;從“關鍵一招”在基層烙刻改革印記,到黃大發、文朝榮、姜仕坤、杜富國、南仁東、鄧迎香、劉秀祥等先鋒楷模閃耀跨越史詩……你創造了歷史,這也是我的榮光。
75年疊印崢嶸,因為有你,初心的溫度才如此滾燙。
從抄電碼、譯電稿到黑白、套紅,再到激光照排、彩色膠印;從改版提質、轉變文風,到報、刊、網、端、音、視、微、號八大平臺矩陣融合發展……告別“鉛與火”,打造“數與網”,聯結“云與端”,我一直在路上。
我篤定,一棵樹越高大,它的根就越深扎進泥土。無論時空變換、不懼世事紛繁,站穩人民立場,我的使命永遠未變,當我真正歡樂著你的歡樂、幸福著你的幸福、感動著你的感動,筆墨光影里自有力量。
75年歲月流金,因為有你,前行的腳步才如此鏗鏘。
讀秒時代,眾聲喧嘩。算法推薦、信息繭房、圈層分割,曾讓你困頓迷茫。權威解讀、專業聲音、客觀報道,你需要這樣的我,與你堅定地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我永遠在現場。
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這一代人,繼承了前人的事業,進行著今天的奮斗,更要開辟明天的道路。”生動講好新時代貴州故事、全面展示新時代貴州形象,這是時代遞給我們這一代人的接力棒,也是你與我雙手交疊緊握、奮力奔跑的新征程。
今天,我在熙攘的人群中看到閃亮的你,為我再將雙手舞動;
今天,你在忙碌的工作中品讀誠摯的我,為你把愛留在胸中。
我們記錄歷史,歷史記得我們;我們不曾辜負歷史,也終將以奮斗者的姿態贏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