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向北》(長春出版社)系鮑盛華的長篇力作,該書是一部深具學術價值的歷史文化隨筆集。鮑盛華憑借其深厚的文學功底和獨特的文化視角,精心書寫了這部集歷史沉思與文化剖析于一體的散文隨筆,為讀者呈現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饗宴。此書不僅是對吉林文脈遽然隆起過程的一次歷史挖掘、系統梳理和詳盡解讀,更是對先哲賢達高尚人格和精神風骨的崇高禮贊和展示。
《先生向北》以新中國成立后百廢俱興為背景,開篇即以張伯駒、潘素夫婦北上長春的壯舉為錨,緩緩鋪陳開一幅幅細致生動的生活畫卷。用這對夫婦的足跡,引領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鉤沉出1945年至1965年間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篇章。彼時,無數革命家、教育家、科學家懷揣著對國家的無限忠誠與熱愛,毅然決然踏上了北上的征途,支援長春的建設與發展。透過張伯駒、潘素夫婦的視角,我們得以窺見那些革命家如何在過去的年代堅守信仰,如何在逆境中尋求光明。
鮑盛華以其細膩的筆觸,將歷史的厚重與人物的鮮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這段歷史不是一段冰冷的文字記載,而是一部充滿溫度與情感的史詩。他讓我們仿佛置身于那個時代,與偉大的靈魂并肩前行,讓我們記住了不計個人得失、具有家國情懷的一代名士張伯駒,為吉林高等教育勃興鞠躬盡瘁、禮賢下士的老校長匡亞明,為吉林文化事業殫精竭慮、招賢納士的文官宋振庭,堪稱“化學領域定海神針”、被譽為“中國量子化學之父”的唐敖慶……正是這些先生,以“拓荒者”的堅韌與勇氣,深耕于吉林這片沃土,才鑄就了文化園中的百花齊放、群英薈萃。他們不僅以淵博的學識改變了吉林的面貌,更將文化的根脈深深植入了這片土地。雖然先生們已離我們遠去,但他們那大國之士的風骨、探索未知的勇氣以及兼容并蓄的氣度,卻如同璀璨星辰,永遠照亮吾輩后學的前行之路,成為我們心中永遠的景仰與追尋。
在2024年11月15日召開的吉林省教育科技人才大會上,吉林省委書記黃強向與會代表推薦《先生向北》。黃強強調,“他們把昔日人文氣息不盛的吉林變成了全國人才紛至沓來的集聚地。新時代,要繼續發揚這種精神,賡續文脈努力再現這種盛況。”誠然,吉林文脈,作為中華民族多元文化中的一塊瑰寶,承載著這片廣袤土地上各民族歷經千載所積淀與傳承的文化精髓與精神血脈。此脈絡之中,既蘊藏著古代先民智慧的火花,亦映照出近現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士的精神風貌,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是維系民族情感與身份認同的紐帶。《先生向北》這部著作,讓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并珍視這份先輩遺留下的文化瑰寶,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覺與自信,精心培育那些由先賢播撒的文化種子,使其在新時代的沃土上生根發芽,綻放出最為繁茂的生命之花。故而,讓吉林文脈得以永久賡續,不僅是對歷史的尊重與傳承,更是對未來的期許與責任,這也是《先生向北》這一著述所要表述的內容之一。
我們應當通過學術研究、文化創新等多種途徑,深入挖掘吉林文脈的豐富內涵,弘揚其獨特的文化價值,使之在新時代背景下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吉林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