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全國青年骨干記者強“四力”——“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解析培訓班在鄭州開班。培訓班由中國記協新聞培訓中心主辦,河南日報社承辦,300多位媒體同行共聚河南,在培訓學習中練內功、強“四力”。
11月26日,中國記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殷陸君作開班動員講話。
中國記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殷陸君在開班動員時表示,河南是焦裕祿精神的發源地,也是穆青等老一輩新聞工作者扎根耕耘的地方。學員們要學習穆青等老一輩新聞工作者的崇高風范和優良傳統,以更大力度創新話語、改進文風,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要高舉旗幟,用心用情做好總書記報道;引導輿論,提振全社會的發展信心;融合轉型,用好用活新技術新手段;講好故事,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通過培訓學習,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堅定、引領時代、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隊伍。
河南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劉雅鳴在開班致辭時表示,中國記協是黨和政府密切聯系新聞界的橋梁和紐帶,也是溫暖的“記者之家”,團結引領廣大新聞工作者守正創新、擔當作為,助力新聞事業繁榮發展。用好這次培訓班,各位同行能夠深度解析“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學習其選題立意、理論和文化思考、表達方式、傳播渠道,以及作品背后“蹲下去”“深下去”“融進去”的作風文風,一定會感悟良多、收獲良多。
11月26日,培訓班學員認真聽講。
11月26日,培訓班學員認真聽講。
培訓班邀請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獲獎者,分享獲獎作品和優秀記者成長成才的寶貴經驗,體現著新聞行業對專業人才培養的高度重視和對新聞質量提升的不懈追求。這不僅是一個學習和交流的專業平臺,更是新聞工作者提升自身素質、提高專業技能的重要契機。通過深入分析獲獎作品成功之道,激發記者的創新性思維和批判性思考,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在快速變化的輿論環境中保持新聞敏銳度。培訓班的老師在講課中和學員加強互動,傳承新聞職業精神、共研媒體融合發展、共商提升國際傳播能力、共謀開闊全球視野、講好中國故事,以更高的專業標準和更強的社會責任感,為公眾提供更準確、更深刻、更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的新聞報道,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和新聞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據了解,2023年,中國記協在蘭考設立“記者之家”大學堂教育實踐基地。教育實踐基地先后舉辦三期“學習穆青 增強‘四力’”培訓班,受到學員廣泛好評。(大河財立方記者段偉朵、閆文瑞/文;李博、冉衡/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