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新使命 新機制 新變革——2024中國新媒體大會綜述

2024-10-21 10:01 |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2024中國新媒體大會內容創新論壇現場,參會者在聽會。郭立亮攝(人民視覺)

  2024中國新媒體技術展上,參觀者在進行AR互動體驗。人民網記者 吳茜薇攝

  2024中國新媒體大會開幕式現場。傅 聰 李 健攝影報道

  10月15日至16日,由中央宣傳部指導,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4中國新媒體大會在湖南長沙舉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構建適應全媒體生產傳播工作機制和評價體系,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本次大會以“新使命 新機制 新變革”為主題。

  在大會開幕式上,中宣部副部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莫高義作主旨演講。他表示,要增強責任感、緊迫感,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大膽探索、銳意創新,在系統性變革上謀良策、動真格、求實效。

  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在致辭時表示,湖南著力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陣地,加快構建數智融合傳播矩陣,大力發展文化和科技融合領域新質生產力。中國記協黨組書記、副主席劉思揚表示,中國記協團結引領廣大新聞工作者深入宣傳改革、堅定投身改革、積極推動改革,以人民團體獨特作用助力媒體創新變革和新聞事業繁榮發展。

  守正創新,把內容做得既“有意義”又“有意思”

  近年來,新媒體工作室成為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的“輕騎兵”。本屆大會上,多個“我的工作室”優秀案例代表進行了內容分享。

  “媒體融合發展的實踐充分證明,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優質內容依然是輿論場上的‘硬通貨’、是解鎖流量密碼的‘金鑰匙’。”湖南日報社黨組書記、社長姜協軍說。

  “扎扎實實抓好內容建設這個根本,全力以赴抓報道質量、抓優質新聞產品的持續供給。堅持內容為王,聚焦新聞主業,以高質量的報道取勝,拿高水平的產品說話,是主流媒體切實發揮輿論引導作用的看家本領和不二法寶。”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徐立京說。

  正能量新媒體精品如何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

  “要轉文風、轉話語、轉思路,讓原本就從群眾中來的理論,回到群眾中去。”浙江廣電集團融媒體新聞中心主任助理、高級記者楊川源分享了一線記者的思考與感悟。

  四川廣播電視臺四川觀察董事長岳學淵認為,要正確認識互聯網用戶的特性和主流媒體當前所具備的傳播能力,通過專業化方式將內容從不同的渠道傳播開來,將主流價值觀和主旋律、正能量潤物無聲地融入內容中,讓受眾愛聽愛看,覺得有益有趣。

  在新的傳播格局下,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對外講好中國故事在新媒體建設中顯得尤為重要。

  湖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明辦主任趙成新表示,在國際輿論場進一步提高中國聲音的覆蓋面和觸達率,加強傳播平臺建設和渠道合作是關鍵所在。“芒果TV國際APP實現海外用戶下載量2.6億的倍增目標,正努力打造為具有廣泛影響和龐大用戶規模的新型國際傳播平臺。”趙成新說。

  技術賦能,推進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

  當下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迅猛發展,賦予了媒體新的發展空間。

  新華社副社長劉健表示,新華社積極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革命浪潮下的新聞生產與傳播新模式,加快形成移動互聯網時代媒體新質生產力,以“內容+技術+靈感+美學”推動傳媒行業生產力質的飛躍。

  此次新媒體大會,不少媒體和機構發布了相關新產品新技術,展現了媒體行業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生動實踐。

  人民日報社的“主流價值語料庫”、新華社的“新華妙筆”AI公文寫作平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總臺算法”……在“融合創新 智慧傳播”技術應用論壇上,2024“融媒有技”優秀案例庫上線儀式舉行,20件具有示范意義的高質量案例首批入選2024“融媒有技”優秀案例庫。

  “為了補齊大模型在優勢訓練語料方面的短板,人民日報社承建的傳播內容認知全國重點實驗室依托技術優勢、數據優勢,全面推進‘主流價值語料庫’建設,目前已完成3000多萬篇基礎語料、17萬多道問答語料的建設工作。”人民網研發部主任袁雷說,語料庫的建設,將助推包括人民智媒大模型在內的生成式大模型生成內容的導向正確性和全面性、專業性、時效性。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副臺長胡勁軍說,總臺把媒體科技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與各界合作持續深化“5G+4K/8K+AI”戰略格局,依托人工智能工作室等重點項目,深入探索人工智能技術在媒體領域的創新應用,有力引領媒體行業發展。

  近年來,數字技術在賦能媒體發展、提供更高質量視聽產品方面,已經取得了許多優質成果。

  “老照片也可以活起來!”在新媒體技術展上,湖南日報將精選的100多張靜態老照片,轉為5至9秒的動態視頻,讓觀眾在光影躍動中尋找歷史余味。“基于我們的AI輔助創作模塊,圖生視頻都是自動生成。”湖南日報產品運營部副主任張延惠說。

  中國記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殷陸君說,新技術是傳播力的催化劑和加油機。滿足大眾信息需求、服務輿論傳播是媒體的主責主業,要在新技術的加持下讓新聞輿論插上“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翅膀,提供精準的、快速的、有效的智慧傳播。

  服務大局,畫好網上網下“同心圓”

  近年來,各網絡媒體和相關平臺紛紛履行自身責任,共創網上良好生態。

  微博首席執行官王高飛介紹,以微博為例,既要依托熱搜的中心化場景,在熱點大事件上,發揮出規范傳播秩序、助力權威媒體輿論引導的效能;又要同步提升媒體報道在“流場景”內的覆蓋和占比,推動權威聲音持續性“在場”流通。

  除了助力清朗網絡空間建設,各媒體和平臺還在各個方面履行好社會責任。在“共筑數字時代的新媒體責任”社會責任論壇上,《2023年度商業傳播平臺社會責任報告》發布。《報告》顯示,商業傳播平臺在社會責任履行方面表現優異。對此,中國記協新媒體專業委員會新媒體項目部執行總監喬立遠說,各平臺不斷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及時落實相關要求,在傳播公益精神、提供公益服務、履行公益責任方面卓有成效。

  近年來,各網絡媒體和相關平臺力求影響力“從網上走到網下”,畫好網上網下“同心圓”,助力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

  浙江省湖州市新聞傳媒中心黨委書記、主任柏建華介紹,湖州創新打造市域融媒體輿論監督欄目《看見》,通過現場曝光、報道整改行動、追蹤整改成效3個環節,形成“1+1+1”報道模式。建立全媒聯動、市縣協同跟進問題整改機制,以媒體曝光為問題清單,形成“曝光—回應—整改—銷號”良性循環,一批責任主體不明、工作職能交叉、整改推動不力的老大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宋建武說,在參與社會治理的過程中,主流媒體也可以不斷建立采集和分析應用數據的能力,從而提升傳播力。“媒體+”進入社會治理系統,進入城市運營,將大大提升主流媒體的實力。(本報記者 金 歆 楊 迅 申智林)  

責任編輯: 蘇影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24071212405576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男女之间差差差|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美国一级片免费|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n鬼沢| 国产女人在线观看|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AV| 97碰在线视频| 日本高清护士xxxxx| 国产人妖tscd合集| 久久久久综合一本久道| 达达兔欧美午夜国产亚洲| 日本乱偷人妻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人妖ts丝丝magnet| 中文字幕第四页| 精品国产粉嫩内射白浆内射双马尾| 成人做受120视频试看| 免费的三级毛片| aaa毛片免费观看| 火车上荫蒂添的好舒服视频| 国内精品第一页| 亚洲午夜精品在线| 国产在线a免费观看| 日本高清二区视频久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人妖系列| 三年片在线影院| 狼群社区视频免费下载观看| 国产限制级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麻豆免费高清完整版视频| 无限在线观看下载免费视频| 啊轻点灬大ji巴太粗太男| www.a级片|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女人精品毛片九一| 网站视频大片www| 天天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黄网站色成年片大免费高清| 我与白丝同桌的故事h文|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视频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