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新書推薦丨《筆底風云四十年——張曙紅新聞報道作品集》

2024-09-26 15:50 | 來源: 中國民商
【字號: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努力為改革開放鼓與呼

  四十年前夏日的一天,一輛“北京212”從北京火車站接上我,駛上長安街,路過天安門,拐進了西黃城根北街的一座擁擠院落,自此我成了當時的中國財貿報、后來的經濟日報的一員,開啟了我的新聞職業生涯。

  回想起來,與新聞結緣,還是在更早的少年時代。大約是在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有一天心血來潮,我寫了一篇關于學校開展學雷鋒活動的記敘文,寄給了縣廣播站。不久后的一天傍晚,從村頭的大喇叭里,聽到播音員用帶有羅田味的普通話朗讀我寫的廣播稿,感覺格外親切,而且頗有些成就感。這是我發表的第一篇新聞作品,雖然其時我對什么是新聞報道并無了解,也分不清消息與通訊有何區別。

  在我們那個偏遠的山鄉,當記者是一個令人尊崇、讓人羨慕的職業,有所謂“見官大一級”之說。1978年我以應屆高中畢業生的身份參加高考,沒想到分數跨過了重點線,于是由我父親做主,第一志愿填報了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理由就是畢業以后可以去黨報當記者。好在我自己還是有些自知之明的,知道這個第一志愿有些懸,在最后一刻撤回了志愿表,改填為武漢大學中文系,得以順利錄取。中文系雖以文學為主課,但新聞寫作也是必修課程,從中我得到了有限的新聞基礎知識和實踐訓練。

  1982年7月,當我從武漢大學中文系畢業的時候,正趕上當時的《中國財貿報》根據中央決定,籌備創辦《經濟日報》,需要大量新聞人才。報社領導和人事部的同志分頭到各大學挑人,在武大,分別從中文系挑選了我和趙健(中國經濟傳媒協會會長、中國保險報業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從經濟系選中了庹震(現任人民日報社社長),還從湖北財經學院挑中了李洪波(經濟日報社原副社長)。我有幸成為從武漢進京的“四條漢子”之一,于是再度與新聞結緣,而且一干就是四十年。

  從性格上看,我是一個隨遇而安的人。這是我長期從事新聞工作而沒有轉行、甚至沒有跳槽離開《經濟日報》的主觀原因,雖然其間跳槽或轉行的機會還是有的。另一方面,則在于新聞行業對于年輕人是頗具吸引力的。在前互聯網時代,作為主流媒體的從業者,是一件風光的事。你可以游歷四方,飽覽風物;你可以胸懷全局,指點江山;你可以專精一業,登堂入室;你可以問道賢達,遍結文緣……“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這是一片既可以施展個人才華、又可以抒發家國情懷的天地。上可以窺堂奧、議國是,下可以問民生、接地氣,新聞人的職業特征足以包容下有志者的豪情壯志和五彩夢想。

  從編輯、記者、評論員,到部門主任助理、副主任、主任,再到報社編委、副總編輯,一個一個臺階走來,我在新聞實踐中豐富了技能,經受了歷煉,收獲了成長。頗為幸運的是,一批新聞界前輩、“大咖”成為我的職業引路人。曾記得,根據老主任賀師堯的安排,我第一次出差就是到山東莘縣,成為中央媒體中最早采訪報道張海迪事跡的記者;安崗同志選派我奔赴云南老山前線進行戰地采訪,行前仔細叮囑,期望殷殷;范敬宜同志策劃指導《汛前淮河紀行》批評報道,親自審定每一篇稿件、擬定每一個標題;頗有惜才之名的楊尚德同志慧眼識珠,將《發展看九 穩定看十》推到頭版頭條位置刊出,一炮打響,余音不絕;主持兩會報道的余煥春同志將《民主監督為何“相距甚遠”》破例提到一版刊發,并鼓勵我成為專為一版供稿的“專業戶”;艾豐同志策劃《海爾擴張之路》等深度報道,帶著我們結識一批企業界朋友,做出更具專業性的企業報道……徐心華、武春河、馮并、徐如俊、庹震、張小影、傅華、鄭慶東等歷屆報社領導言傳身教,關愛有加,令人心存感激。詹國樞、李洪波、丁士、汪朗、姜波等領導和同事始終關注和支持我的每一點進步,亦師亦友,如切如磋,令人心懷溫暖。有一批經驗豐富的新聞前輩領航把關,是經濟日報的幸運;與一批優秀而友善的新聞人才同向同行,則是我個人的幸運。

  對于這一代新聞人來說,更大的幸運則在于,我們的新聞職業生涯趕上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改革時代,一個朝氣蓬勃的開放時代,一個高歌猛進的發展時代。我們經歷了從短缺到自足,再到豐盈的物質進步;經歷了從溫飽到總體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社會發展;經歷了從計劃經濟到商品經濟,再到市場經濟的體制變革;經歷了從加快發展到科學發展,再到高質量發展的理念嬗變。作為觀念變革、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參與者、見證者、記錄者,我們用自己的筆和鏡頭見證了沸騰的生活,記錄了時代的變遷,推動了社會的發展。雖然說新聞都是碎片化的,但正是這一個又一個晶瑩的碎片,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時代印跡,一個宏闊進程的歷史鏡像。

  一滴水可以見太陽。當我從故紙堆中翻檢自己寫過的一篇篇報道,仍然能夠從中感受到當年的激情與感奮,并從中生發出一些新的啟迪和思考,因此,就有了將之去蕪存精并匯編成冊的動因。四十年來,我分工聯系過不同領域,關注的話題比較廣泛。從方便讀者閱讀的角度考慮,從八個方面對文稿進行了分類整理。“第一輯 感受發展熱潮”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對各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深度調研作品,其中數篇萬字長文是以“經濟日報調研組”名義刊發的,可以說是集體智慧的結晶;“第二輯 把脈中觀經濟”是十八大以前關于地方經濟發展的調研報道,一以貫之的是轉變觀念、解放思想、加快發展的主題,體現了《經濟日報》長期關注中觀經濟發展戰略的報道特色;在企業報道方面,“第三輯 跟蹤國企改革”收入了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典型經驗,以及各地推進國企改革的實踐探索;“第四輯 發現民營經濟”則是關于民營企業和民營經濟報道的集納,從中可以一窺從個體工商戶萌生到民營經濟勃興的發展脈絡;在主持經濟日報政科文部工作期間,我們落實中央領導同志指示,組織了《創新型城市調研行》和自主創新示范企業系列報道,“第五輯 聚焦自主創新”選錄了其中一些較有影響的作品;“第七輯 旁觀兩會議政”是從歷年參加全國人大、政協會議報道中選出的一些代表性作品,雖是陳年舊作,但代表委員的一些深邃思考即使放在今天也并未過時。且從縱向上看,從兩會這個窗口可以感受到中國民主與法治的不斷進步;深入新聞現場是對記者的基本要求,“第八輯 走進新聞現場”是從各類新聞現場發回的報道,其中一些現場特寫篇幅不長,但以小見大,也是我在新聞寫作上個人風格的體現。與上面大體按內容分類不同,“第六輯 探訪東北振興”是一次對東北三省九市紀行式采訪的成果,這組報道因持續時間較長、篇幅較多,故以專輯形式收錄。總的來看,收入本書的200余篇報道,時間或遠或近,篇幅或長或短,文字或巧或拙,雖然說不上篇篇精品,但都傾注了作者的心血與感情,其中一些作品也曾在經濟社會生活中產生過積極影響,體現了一個新聞工作者推動進步、服務人民、努力為改革開放鼓與呼的初心。

  時間是一塊“試金石”,可以檢驗每一篇文字的成色。時間又是一把“殺豬刀”,消磨著每一個過來人的激情。當職業生涯即將結束的時候,人們難免回首自問:值得嗎?這讓我想起了以前看到的一則故事。偏遠的村寨里有一個年輕人即將遠行,臨行前請村里的智者囑咐幾句。智者送給年輕人一個“錦囊”,讓他到最困難的時候再打開。年輕人走進了外面的世界,歷盡艱辛,實在撐不下去的時候,他打開“錦囊”,里面的紙條上寫著三個字:“不要怕”。于是年輕人再賈余勇,堅持了下來。當年輕人也變成了老人,回到家鄉,看著平和的田園生活,不禁為當年的選擇而困惑。他再度造訪智者的家,智者的兒子告訴他,父親去世前給他留下了另一個“錦囊”。打開一看,里面仍然只有三個字:“不要悔”。

  以前給報社年輕人講課的時候,我喜歡講這個故事,重點在前面三個字:“不要怕”,以此激勵青年人要有開拓創新、一往無前的勇氣。這里引述這個故事,當然是為了后面三個字:“不要悔”。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為選擇的后果“買單”。只要你曾懷揣夢想,并為之不懈努力,你的付出就是值得的,你的人生就有其價值。無論最后的結果如何,不要悔!

  (本文系作者為《筆底風云四十年——張曙紅新聞報道作品集》一書撰寫的自序)

本文刊登于《中國民商》雜志2024年8月刊

責任編輯: 張景云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862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 你懂的免费视频| 18禁免费无码无遮挡不卡网站| 福利网站在线播放| 最新国产精品自在线观看| 女m羞辱调教视频网站|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电影天堂网| 中文字幕被公侵犯的漂亮人妻| 4ayy私人影院|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性xxxxfreexxxxx国产| 另类ts人妖精品影院| 久久国产综合精品欧美| 鲁大师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添下面视频免费观看| 婷婷无套内射影院| 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观看 | 听了下面湿透的娇喘音频| 中日韩中文字幕| 风情艳主调教朋友圈变态| 日本精品一卡二卡≡卡四卡 | 免费特级黄毛片|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日本japanese丰满奶水| 国产成人精品电影| 亚洲天堂福利视频| 99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一二三四社区在线中文视频 | 亚洲狠狠狠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淫片免费看| 色综合色综合久久综合频道| 最近中文字幕国语免费完整| 国产亚洲精彩视频|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药店打针1_标清| 女同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