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推薦表?
作品標題 120歲佘山天文臺下月啟動史上最大規模修繕,上萬冊天文學古籍資料將被數字化保存 參評項目 新聞攝影 _組照 (新媒體) 體裁 ? 語種 中文 作者 袁婧 編輯 王蔚、王柏玲 原創單位 文匯報 發布平臺 文匯APP 作品鏈接 (附后) 發布日期 2021-02-04 17:38 單幅/組照(幅數) 8 ? ? 采編過程 2021年年初,歷經百年風雨的上海佘山天文臺迎來大規模修繕,對建筑物、40厘米雙筒折射望遠鏡、藏書室等設施進行修建升級。記者得知消息后立刻前往現場,在修繕之前用影像記錄下這座擁有120年歷史的天文臺內珍貴的歷史遺跡和珍藏史料。 記者走進佘山天文臺于1901年安裝完成、曾是“遠東第一鏡”的40厘米雙筒折射望遠鏡內部,收藏著由英文、法文、俄文和拉丁文等多種文字編撰的天文專業書籍的百年藏書室,以及全年恒溫恒濕的文物保存庫房等平時常人難以進入的區域,拍攝下大量具有歷史痕跡的畫面,為讀者留下寶貴的記憶。 這次由外而內、由淺入深的拍攝采訪,不僅對這座百年天文臺的前世今生作了全方位呈現,也讓讀者對大修后的佘山天文臺充滿期待。 社會效果 獲悉佘山天文臺將迎史上最大規模修繕的消息后,記者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聯系采訪,充分利用寶貴的采訪時機,從外景到內部難得一見的設備、藏書等進行掃描式地全方位拍攝記錄,并在文匯報和文匯APP客戶端同時進行報道,為讀者提供詳盡生動的閱讀體驗,獲得了較好的傳播效果,騰訊、網易、搜狐、央廣網等媒體網站作了轉載。 120歲的佘山天文臺將進行史上最大規模修繕,這是科技界的大事,記者通過多角度全面拍攝記錄,留下了珍貴的影像資料,在本地媒體中率先進行了翔實的報道,給讀者帶來生動形象的閱讀體驗。 初評評語 該組圖片以預告的方式表達新聞主體行為即將實施和開展,因此采用了相對靜態的拍攝手段,著重于對空間環境、物理狀態的表現,鏡頭使用得當,色彩還原比較準確,較好傳達出有待修繕的建筑現狀以及歷史珍本的保存信息。
(主創人員)
和二維碼
(作品簡介)
(推薦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