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推薦表
作品標題 |
生死五號線 |
參評項目 |
通訊 (報紙) |
|
體裁 |
? |
|||
語種 |
中文 |
|||
作者 |
集體 |
編輯 |
陳卓、李立紅、張凌 |
|
原創單位 |
中國青年報 |
刊播單位 |
中國青年報 |
|
刊播版面 |
01版 |
刊播日期 |
2021-07-22 |
|
字數/時長 |
3024 字? |
|||
采編過程 |
2021年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事故中,地鐵5號線遭遇澇水灌入,14名乘客傷亡。為盡快回應社會關切,事故發生當晚中國青年報就組織采訪,聯系事件親歷者。7月21日即完成了這篇報道,并于7月22刊發于中國青年報01版。稿件通過扎實細致的采訪,還原了事故發生時車廂內的場景,是媒體中較早以相對全景方式還原事故現場的報道。及時、適度地向公眾傳遞了事故的相關信息,同時展現了車廂內人們互助的人性閃光瞬間,其中“乘客輪流舉起陌生人的小孩”等細節引發較多共鳴。 在此次特大暴雨災害事故中,中國青年報注重報道時效,在地鐵五號線事故發生12小時后,即刊發網稿《鄭州地鐵5號線被困人員口述:車廂外水有一人多高,車廂內缺氧》。之后持續關注,深入采訪,刊發《0501號地鐵沒有終點》等深度報道,引發大量關注。其中,被困人員口述是全網第一篇反映地鐵5號線事故現場的報道。關于鄭州地鐵五號線的系列報道在全網閱讀數破千萬。《生死五號線》在“冰點周刊”微信公眾號刊出后,瞬間閱讀量10萬+,企鵝號閱讀量90w+,微博閱讀量近200萬。稿件內容詳細,細節生動,表現手法詳實,結構合理,感染力強。有讀者留言“比泰坦尼克號故事片還感人”。 |
|||
社會效果 |
文章刊出后,得到大量媒體轉載。學者張志安在《現代傳播體系建設中的重大事件主題報道——2021年中國新聞業年度觀察報告》中評價《生死五號線》報道,“以細膩的筆觸還原多位受災者的心境和處境,詳細地呈現了災難之下的人性和情感,表達出對生命的敬畏與慨嘆,文章發出后在社交媒體刷屏,閱讀量達10萬+。” |
|||
初評評語 |
這篇報道內容翔實,細節感人。在重大突發事件中,充分回應了社會關切,同時展現了災難中普通人的互助互救,和救援中的感人瞬間。報道符合“時、度、效”的要求,傳播效果好,影響力大,很好發揮了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 |
|||
集體人員名單 |
||||
作者(主創人員) |
楊杰、焦晶嫻、盧思薇、林子璐 |
|||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