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專網通信業務,至少13家上市公司入局
證券時報記者追蹤梳理發現,自2014年起,至少有13家上市公司——ST新海、*ST華訊、凱樂科技、中利集團、亨通光電、寧通信B、飛利信、瑞斯康達、宏達新材、中天科技、國瑞科技、上海電氣、匯鴻集團,先后開辟了一塊新的業務,他們大多將該業務命名為“專網通信業務”,少數公司則命名為“特種通訊產品”、“高端通信產品”、“物聯網與智能化”等(便捷起見,本文統一稱為“專網通信業務”)。
除了上海電氣、匯鴻集團之外,其余11家都在年報中披露了該業務的歷年收入明細(表1)。
表1:11家上市公司專網通信業務詳情(單位:億元)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ST新海002089
營業收入
8.23
11.42
17.42
19.01
16.05
7.66
2.65
1.59
專網通信產品收入
0.00
2.25
9.16
11.74
8.76
4.20
0.00
0.00
預付款項
0.19
6.51
10.86
5.51
3.87
6.99
0.04
0.20
*ST華訊000687
營業收入
7.85
7.23
8.78
16.03
17.60
15.18
2.50
0.47
軍事通訊及配套業務
0.00
0.00
3.12
9.95
16.36
15.01
2.38
0.34
預付款項
0.21
0.12
5.44
6.08
6.87
3.49
2.04
1.05
凱樂科技600260
營業收入
19.20
17.43
32.30
84.21
151.38
169.58
158.60
85.00
專網通信業務收入
0.00
0.00
0.00
51.53
111.20
147.33
136.96
77.78
預付款項
2.63
2.12
13.34
62.19
97.22
121.40
56.93
61.41
中利集團002309
營業收入
80.75
92.46
121.40
112.92
194.15
167.26
118.25
90.33
特種通訊設備收入
0.00
0.00
0.00
10.38
18.83
15.83
19.58
0.00
預付款項
4.02
1.87
3.24
13.50
15.47
16.33
10.25
10.13
亨通光電600487
營業收入
85.91
104.71
136.22
193.08
259.50
338.66
317.60
323.84
專網通信產品貿易
0.00
0.00
0.00
0.00
14.25
39.78
19.88
0.00
預付款項
1.84
1.92
2.36
5.39
26.18
33.36
9.54
11.28
寧通信B200468
營業收入
24.29
22.93
18.93
18.54
22.54
19.69
13.38
10.25
專網通信產品
0.00
0.00
0.00
0.00
5.13
3.30
1.87
0.00
預付款項
0.33
0.32
0.37
0.45
0.54
1.89
0.34
0.20
飛利信300287
營業收入
5.40
6.81
13.56
20.38
22.21
14.26
14.72
9.72
物聯網與智能化收入
0.00
0.00
0.00
0.00
0.00
4.12
3.75
2.80
預付款項
0.53
1.68
2.31
1.24
1.19
7.16
1.00
0.66
瑞斯康達603803
營業收入
12.84
14.78
17.02
19.99
21.16
24.13
26.60
19.52
專用無線網絡設備收入
0.06
0.07
0.05
0.05
0.04
0.01
3.54
2.97
預付款項
0.01
0.05
0.12
0.08
0.01
1.92
3.21
1.72
宏達新材002211
營業收入
8.03
7.74
6.71
6.83
9.45
10.80
11.05
9.21
通訊設備收入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2.47
4.87
預付款項
0.26
0.47
0.10
0.40
0.37
0.16
1.41
1.56
中天科技600522
營業收入
67.71
86.41
165.23
211.08
271.01
339.24
387.71
440.66
高端通信產品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47
24.12
預付款項
1.15
1.33
1.85
3.18
6.74
2.93
13.75
37.40
國瑞科技300600
營業收入
2.05
2.68
3.02
3.68
4.15
4.89
4.86
5.70
通訊設備收入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2.11
預付款項
0.04
0.03
0.03
0.05
0.10
0.04
1.56
1.05
11家營業收入合計
322.26
374.60
540.59
705.75
989.20
1111.35
1057.92
996.29
11家專網通信業務收入合計
0.06
2.32
12.33
83.65
174.57
229.58
190.90
114.99
11家預付款項合計
11.21
16.42
40.02
98.07
158.56
195.67
100.07
126.66
數據來源:Wind、相關上市公司年報、問詢函回復
最早大規模涉足的是ST新海。2014年,ST新海新增專網通信業務的首年即錄得2.25億元收入,占總營收近20%;此后該業務成為公司營收增量的核心貢獻者,到2016年最高峰時達到11.7億元,占總收入超過60%。
2015年,*ST華訊也新增了此項業務,當年即錄得3.12億元收入,占總營收的35.5%;在最高峰的2017年,其17.6億元的營業收入中有16.4億元系該業務貢獻,占比93%。
2016年,凱樂科技和中利集團成為新加入者。凱樂科技甫一開辟專網通信業務,當年即錄得51.5億元的收入,占年度總營收高達61%;在最高峰的2018年,凱樂科技169.6億元的總營收中,有147.3億元由專網通信業務貢獻,占比高達86.9%。中利集團起步于該年度的特種通訊設備業務錄得收入10.4億元,占總營收比例9.2%;2019年該項業務收入達到19.6億元,占總營收比例進一步提升至16.5%。
此后的2017年,亨通光電、寧通信B涉足該業務;2018年,飛利信涉足該業務;2019年,瑞斯康達、宏達新材、中天科技也新增該項業務,但業務收入占比相對較小;2020年,國瑞科技新增該項業務。
不過,2018年之后,相關公司的專網通信業務步入下降通道,部分公司甚至退出專網通信業務。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伴隨專網通信業務收入增加,該等公司預付款項也同步大幅增加。
以ST新海為例,在其新增專網通信業務之前的2013年,其預付款項不足2000萬元,但在其新增專網通信業務首年的2014年,預付款陡然提升至6.51億元;在接下來的2015年~2018年,其預付款分別為10.86億元、5.51億元、3.87億元、6.99億元;隨著其2019年退出專網通信業務,其預付款也迅猛下降至374萬元,基本恢復至該業務出現之前的狀態。諸如*ST華訊、凱樂科技、中利集團等公司也類似。
將11家上市公司的數據匯總會發現:其一,這11家上市公司合計的專網通信業務收入經歷了迅猛增加又快速下降的過程,且是影響11家上市公司總營業收入的重要因素;其二,這11家上市公司歷年合計的預付款項變化趨勢,與合計的專網通信業務規模變化基本趨同。在業務最高峰的2018年,11家上市公司的專網通信業務收入合計達到230億元,預付款項也達到196億元的峰值(圖1及前述表1)。
根據該等上市公司的年報披露,其專網通信業務有著大體相同的上、下游結算模式:向上游采購原材料時需預付80%以上貨款(大部分100%預付),而產成品對下游銷售時只能預收10%貨款。因而,隨著業務規模的增加,必然導致采購預付款的大幅增加。
需要說明的是,前述統計數據明細尚未包含同樣擁有專網通信業務的上海電氣及匯鴻集團,因其未有詳細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