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體助力新時代社會治理探析
2019年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新時代的媒體融合發展,不僅是在技術發展推動下傳統媒體受互聯網沖擊的被動反應,也是應對日益復雜的社會環境和輿論格局、推進社會治理能力適應現代化進程的主動作為。
以社會治理思維推進媒體融合發展,不僅在于運用信息革命成果,通過一體化發展,擴大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影響力,解決媒體自身的生存與發展問題,更在于以全媒體傳播格局,為社會及時有效地提供信息內容與服務,參與社會建設,不斷推進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融媒體與社會治理的共性
社會治理區別于傳統的社會管理觀念,不再以政府為單一主體,社會組織、公眾都可以參與到社會公共事務中來。治理過程也不是單向管控,而注重平等協商與合作。簡言之,社會治理就是多元主體的協商合作。融媒體是利用技術手段把電視、廣播、報刊、互聯網等不同媒介的優勢互為整合,以充分提升傳播力、影響力的一種運營模式。融媒體開放性、互動性、整合性、平臺性的特征,與社會治理的內涵深度契合,二者在關鍵層面有共通性。
社會治理需要多元主體的共同參與,而融媒體能以最廣泛的渠道將各方相連,提升全社會的溝通和協商層次。對社會治理而言,需要把社會中彼此隔離的主體聚合起來,形成一種有序的協同治理關系,解決共同的社會問題,而融媒體正好提供了一個合適的渠道,通過扁平化的網絡空間,多方的不同聲音得到表達,分歧在不斷對話與協商中走向共識,二者在需求與供給上是協調一致的。
社會治理的目的,是改善和解決面臨的社會矛盾與問題,為社會提供公眾滿意的服務,而融媒體通過聚合多渠道的傳播體系,迅速、方便、及時地為社會提供信息和政務服務,是健全社會治理體系的應有之義。通過融合,既要壯大主流輿論,也要服務于社會的信息化、智能化要求,進一步縮小各地區、各群體之間的差距,更好地促進社會公平。媒體融合與社會治理在所要達成的目標上是一致的。
根植于現代信息化社會,媒體的社會功能越來越突出,已成為社會不可或缺的基礎性構件。公眾通過媒體可以更廣泛深入地了解所處的社會,媒體也依靠自身的技術和產品,在不斷滿足社會公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和追求。國家、社會、公眾與媒體是一個整體,通過不同的功能分工達到合理平衡。媒體融合與社會治理在推進各自提升上是互相促進的。
二、融媒體參與社會治理的路徑
融媒體參與社會治理,就是要廣泛溝通各治理主體,促進社會、公眾協同參與公共事務與管理。同時也要發揮融媒體自身作為平臺的優勢,發揮溝通協調作用,做好引導工作,為社會提供更多的產品和服務,助力社會發展。
(一)發揮融媒體的渠道作用,多元主體參與
社會治理中政府以外的其他主體參與度低,主要原因是社會主體意識不強,參與渠道不暢通。創造公眾參與公共事務的條件,培育他們參與治理的能力,是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要之舉。發揮融媒體溝通社會各人群的渠道作用,可以豐富社會治理的主體與形式。
融媒體以其開放性、互動性,為各方參與社會治理開辟了路徑。政府部門發布的信息,網上在線辦理群眾關心的熱點事項,進行公眾事務的意見征集和網上調查,了解民眾需求,及時反饋結果。公眾通過融媒體獲取所需信息、關注社會動態,公開表達訴求、貢獻智慧,發出自己的聲音,參與公共事務。
通過融媒體的線上線下互動與溝通,各方意見得到充分交流,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識,促使政府決策更具指向性、更加切合實際,提升了服務民眾的水平。融媒體作為溝通渠道,呈現多元觀點,推動不同主體的溝通、協商與對話,培育了社會信任、共同推動著社會和諧發展。
在融媒體推動下,政務服務網、政府門戶網站、留言板、微博、論壇、電視問政等平臺相繼建立。以人民網主辦的"地方領導留言板"為例,留言類別雖然呈現地區差異,但大多都是與民眾切身利益相關的城建、教育、交通、醫療、政策等相關內容。政府部門在回應中一般都對公眾反映的問題進行調查了解,并督促有關部門采取相關措施予以解決。通過平臺,公眾表達了民意,政府履行了職責,二者協同推動社會治理科學化、規范化。
(二)發揮融媒體的協調作用,引導社會輿情
融媒體不僅是社會治理的渠道和工具,還是社會治理的主體。融媒體在為各主體搭建溝通渠道的同時,還要發揮協調作用,對各類信息求證真偽迅速作出研判,為社會及時提供準確信息,處置輿情、引導輿論理性討論,避免負面效應蔓延,營造健康理性的社會環境。
當今社會輿論形勢復雜,尤其是在全媒體傳播環境下,任何大大小小的突發事件都可能引爆成為熱點輿情,迅速醞釀成公共輿情事件。因公眾的廣泛參與,輿論不再呈現一種單一的形態, 而因立場或利益的不同多表現為分歧。如何對輿情進行迅速有效處置及引導,并以此為契機推動公眾所關心問題的圓滿解決, 考驗著政府和融媒體的智慧。
面對輿情熱點,融媒體要及時發布權威消息,讓公眾第一時間掌握真實情況,及時跟進動態,滿足公眾了解事件進展的需要。以專業的報道、理性的聲音幫助公眾準確地認知,消除片面、虛假消息帶來的不良影響。融媒體在全程參與過程中主動作為,在揭示真相的同時引導理性討論,營造健康有序的輿論氛圍。
對于突發性網絡輿情,融媒體要對其發展過程、網絡代表性觀點、傳播節點等通過相關數據搜集梳理和研究,對走勢進行預判研判,為下一步正確應對提供依據和參考。通過揭示真相,遏制不實消息的傳播蔓延,避免社會的撕裂。
比如2018年連續發生兩起年輕女性被某網約車平臺司機殺害的惡性公共事件引爆輿論場,網約車平臺也遭到輿論圍攻。在這次公共輿情事件中,警方從實體處置到輿情應對,都做到了依照法律法規辦理,及時向社會說明情況,有效扭轉了輿情爆發初期公眾對相關部門不信任的局面。融媒體平臺及時有效地發聲跟進,有力引導了公眾討論向理性方向轉移,事件最終得到了妥善解決。在政府、民眾和融媒體平臺的共同推動下,網約車服務得到了規范,促進了行業的健康發展,推進制度建設,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三)發揮融媒體的平臺作用,服務基層社區
社會治理的基礎在基層,媒體融合需要融入社區建設與發展,辦好群眾家門口的事。對于社區而言,需要居民的熱心參與和持續互動才能建立社區認同感、歸屬感, 進而對社區進行有效管理。在媒體社會功能日益凸顯的當下,媒體不僅需要滿足公眾信息溝通、休閑娛樂的需求,更要滿足人們日益豐富的社會生活需要。在融媒體環境下,二者可以建立一種良性互動局面。
打造面向社區的融媒體公共服務平臺,將社區、街道、物業、居委會和居民聚合起來,方便各方之間的聯系與溝通,增進互動了解。利用技術在平臺上向居民提供社區周邊的資訊、便民信息、生活服務等,讓居民的生活更加便捷智能。
建立吸納和反饋居民意見的渠道,暢通交流機制,賦予居民一定的發言權和決策權,推動居民自治。居委會進行議題設置,吸引居民廣泛參與互動,線上討論與線下調查相結合,改進工作作風和辦事效率,提升服務社區的水平。這不僅為媒體融合發展開辟了新的發展方向,也讓媒體融合在提高基層社會治理水平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目前,我國許多城市社區已開始嘗試運用融媒體在線上開展社區服務,推進各方共同治理社區。在這方面比較有代表性的是上海市寶山區的"社區通"。這款智能化工作系統,將社區居委會、居民全部納入其中,設置"i寶山"、社區公告、黨建園地、議事廳、身邊事、閑置物品等版塊,所有社區事務都可以在平臺上進行。以黨建為引領,全體居民都可以為社區的事務發聲、建言獻策。通過公共議題吸引大家共同討論,以群策群力推動社區建設。融媒體平臺在社區服務中的創造性應用,改變了政府與公眾的互動方式,使基層社區治理跨上了一個新臺階。
三、結語
進入新時代,推進媒體融合發展和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兩項重要課題,二者在內涵上深度契合,可以相互促進。以社會治理思維推進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就要充分發揮融媒體的作用,讓社會組織與公眾和政府一道,有序而有活力地參與到社會治理過程中,形成多元主體協商、互動、合作的社會共治共管局面。
融媒體參與社會治理,為多元主體參與社會治理開辟了渠道,推動不同主體的互動,凝聚了共識;作為社會治理的主體,協調網絡輿論的理性發展;發揮平臺作用提供社區公共服務,推進了居民自治。融媒體在社會治理過程中發揮了自身作用、實現了社會價值,增強了用戶粘性,也壯大了主流輿論。融媒體與社會治理關系緊密而又相互促進,以豐富的實踐推動著新時代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