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融媒體時代副刊轉型
摘要:新時代呼喚新副刊,新副刊呼喚新表達。本文圍繞報紙副刊向全媒體轉型、增強"四力"、辦好"四全副刊"等維度逐一解析,闡釋了新時代副刊一體化發展的新路徑,回應了時代的關
關鍵詞:西安晚報; "四全副刊"; 一體化發展
有著上百年歷史的副刊,正經歷著一場震古爍今的深刻巨變。在推進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的歷史進程中,以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為抓手,有助于新時代副刊一體化發展,有助于副刊重新建立與世界的聯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安晚報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在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的生動實踐中,努力推動報紙副刊向全媒體副刊轉型,積極探索新時代副刊一體化發展的新路,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一、?推進報紙副刊向全媒體副刊轉型是新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
副刊工作,本質上是政治工作。加強版面和稿件的政治引領作用,歷來是副刊編輯的神圣職責。
創刊于1953年的西安晚報,始終堅持政治家辦報原則,努力辦一張有文化品位的高格調主流報紙。在60多年的辦報實踐中,報社歷來重視副刊工作,認為副刊是一面人文之鏡,能折射出報紙所蘊含的文化光輝。一代代副刊編輯自覺擔負認識時代、引領生活的重任,用一篇篇生動具體的作品,傳遞對時代的認識和對未來的追求,啟迪、喚醒讀者精神上的力量,激勵他們為美好生活而奮斗。
截至2018年12月,"中國網民達到8.29億,其中手機網民為8.17億"1。這說明,"讀屏"大有取代"讀報"之勢!受眾在哪里,副刊的觸角就要伸向哪里。作為黨媒的副刊人,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傳媒市場中擁有話語權,需要揚長避短地借助新媒體的巨大力量,讓作品在更大范圍傳播,爭取更大范圍用戶的喜愛。副刊編輯應走出報紙版面的小天地,站到全媒體傳播的大舞臺上,用心、用情、用力,完成好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
媒體融合的生動實踐,為推進副刊供給側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從需求側來看,受眾對融合型副刊作品的需求較大。但現實中,融合型副刊人才普遍缺乏;從供給側來看,副刊的內容呈現和素材獲取方式雖然變化較大,但副刊稿件的主體地位沒有變,副刊對社會大局的認知沒有變,副刊的新聞底色也沒有變。要解決這些"變"和"沒有變",需要我們推動報紙副刊向全媒體副刊轉型。
西安晚報副刊的做法是:認真做好頂層設計,發揮編輯和部門的能動性,綜合調動、利用報社內外各種資源,積極推進報紙副刊向全媒體副刊轉型,把那些反映新時代精神、展現新生活風采、能夠引起受眾廣泛共鳴的優秀文字稿件,不斷轉化成適合全媒體發布的多元產品。從2015年啟動副刊供給側改革以來,我們使出渾身解數,熱情擁抱全媒體,現已初步形成了"報紙版面首發、編輯雙微推廣、部門公號展示、社內端口擴散、社外盟友幫轉"的全媒體副刊五級傳播體系。讀者來稿除在版面首發外,還在編輯微博、微信優化推廣,在部門"終南文苑"頭條號互動展示,在報社18個新媒體端口,以及50多個合作盟友公號上,進行第N次傳播,努力讓黨媒副刊聲音傳得更開、更廣、更深入。
西安晚報全媒體副刊矩陣抱團出發,"副刊+"的新模式顯示了巨大的效應。很多副刊作者反映,這種"一次投稿、N次轉發"的擴散模式,實現了報紙和端口的優勢互補,既保留了作品被印成鉛字的莊嚴感,又能讓作品在虛擬空間加厚、變長,有利于擴大作者和作品的影響力版圖。已連辦四屆的青年散文大賽來稿數量,見證了全媒體副刊與日俱增的影響力:2015年辦首屆大賽時,僅有"報紙版面發表、編輯雙微推介"兩種粗放傳播手段,收到國內來稿3000多篇;到2018年,隨著賽事影響力的提升和全媒體副刊矩陣的完備,第四屆大賽收到海內外來稿15600多篇,一些冰心散文獎、孫犁散文獎得主也踴躍投稿。
作為一種跨界、跨媒的全新組合,全媒體副刊依靠矩陣的力量,通過副刊+網絡、副刊+端口、副刊+大數據等全新模式,讓副刊與世界重新連接,讓作品從一隅的紙端走向全球化端口,讓受眾在"讀屏"中產生興奮,并獲得春風化雨的文化滋養。這既是新時代副刊一條全新的起跑線,也是新時代副刊一次堅定的再前進。
二、?開展增強"四力"教育實踐是做好當前副刊工作的重要抓手
"報紙者,報告新聞,揭載評論,定期為公眾而刊行者也。"2顯然,早期報紙由新聞和評論兩大部分組成。1897年,上海《字林滬報》出版了附刊"清閑報",報紙從此有了副刊這個新成員。從誕生之日起,副刊就是正刊新聞更高級的延伸和更細膩的補充,一直發揮著以文化人的積極作用。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副刊。一百多年來,中國報紙副刊始終與時代的前進密切相連。在近年的媒體融合實踐中,副刊從業者的生態結構和人才結構不斷擴大。除報紙副刊編輯、校對、排版人員等傳統的副刊從業者外,圖文設計者、音頻視頻再造者、新媒體后臺大數據技術人員以及發掘副刊作品價值的文創者等新生力量,已歷史性地進入副刊大家庭。傳統從業者和新生力量,締結成為榮辱與共的副刊命運共同體。
捕捉富有新時代精神氣質的事跡,塑造有新時代生命追求的英雄,繼續堅守地方特色文化,用最優秀的作品謳歌民族復興偉業,是新時代副刊必須挑起的時代重任。要圓滿完成這一艱巨任務,需要副刊人不斷自覺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四力",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繼承和發展,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新聞事業的高度重視,為做好新時代副刊工作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支持。
扎實開展增強"四力"教育實踐,"對于推動宣傳思想戰線在政治上強起來、工作上強起來,更好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凝聚砥礪奮進新時代、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磅礴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3新時代副刊從業者要想有所作為,就應自覺以增強"四力"作為當前工作的重要抓手,從而更好地實現自身素質的大提升。
上接天線,用扎實的腳力抵達文化的深度。增強腳力,就是提高政治站位,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真話。副刊從業者必須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圍繞中心、重大事件或熱點報道,把握好時度效,以新聞性為主導、兼顧文藝性和知識性,傳承地方歷史文化特色,增強作品的時代感和唯美性。
從2017年開始,西安晚報在"西安地理"版開設"走進大秦嶺"專欄,刊發那些徒步探訪秦嶺峪口,記錄山民口述和作者見聞,用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文字,謳歌青山綠水的生態文明,貶斥破壞生態的丑惡行為。2018年夏秋兩季,國家對秦嶺北麓西安境內違建別墅進行集中整治。有讀者評價,秦嶺違建這一痼疾被除,媒體先期報道功不可沒。
下通地氣,用敏銳的眼力感知時代的溫度。增強眼力,就是提升洞察力、判斷力,只有眼光敏銳、眼界開闊,才能提高對黨情、國情、民情的觀察分析水平,做到胸中有大義。
在連續舉辦的四屆青年散文大賽中,我們積極踐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創作觀,每屆都組織參賽者實地采風,以提升青年散文作者對生活的觀察力與辨別力,尋找鮮活的素材和生動的細節,創作無愧于新時代的作品。2018年9月,我們組織40名青年散文作者前往延安市延川縣的梁家河和路遙故居采風。在梁家河,大家在高產的淤地壩、陜西第一口沼氣池、打鐵社和裁縫鋪、知青窯洞等處,認真捕捉習近平總書記當年插隊時的點點滴滴;在路遙故居,青年散文家們記錄了路遙勇于改革文壇風氣,創作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背后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2018年12月,黨中央、國務院表彰改革開放40年來的100位改革先鋒,路遙名列其中。因有接地氣的先期采風,所以能快速推出多篇緬懷路遙的副刊作品,極大地豐富了受眾多元的閱讀體驗。
腦洞大開,用激蕩的腦力豐富作品的寬度。增強腦力,就是通過不斷學習和思考,磨煉思想、把握方向,切實提高副刊從業者的思想政治水平。副刊要對時代的命題作出理解、消化,甚至超越。換言之,副刊要回應時代的關切,要走在時代的思想前沿。
增強腦力,要求副刊工作者在融媒實踐中齊心協力,不斷自我革命、自我豐富,與新時代同呼吸、共命運,通過新的表達,引導受眾對生活、對生命、對時代的思考。沒有腦力和思想含量的作品,好比那流行的"雞湯文字",絕對不會長久。
在一次文化沙龍中,筆者"將副刊精品當成IP開發"的建議,得到影視公司的認可。2018年5月8日,中國首部散文電影《風吹吧麥浪》在西安開機。該片根據作家紅孩的《望長安》和《風吹麥浪》改編,其中《望長安》首發于西安晚報。在不久的將來,該片將在全國院線與觀眾見面。試水"副刊+IP"的積極探索,為全媒體副刊的再前進提供了新經驗。從2016年9月3日起,西安晚報每周推出四個整版的"悅讀周刊"。在編輯實踐中,"詩簡"版編輯開動智慧,先約評論家點評優秀詩作,后請朗誦者制成音頻,將二維碼印在版面上。這種"副刊+二維碼"的有益嘗試,成為副刊作品傳播的新亮點,得到了廣大詩歌愛好者的好評。
日積月累,用真切的筆力展現精神的厚度。增強筆力,就是增強作品的話語表現力。筆力是腳力、眼力、腦力的綜合體現。只有通過漫長的日積月累,才可能具備好的筆力,做到筆下有乾坤。
2016年4月26日,著名作家陳忠實先生病逝。1965年3月8日,陳忠實的文學處女作《夜走流沙溝》在西安晚報發表。成名后,他動情地說:副刊"給喜歡文學的作者一個平臺",其意義在于讓許多基層作者"真正走出來"。4在半個多世紀的交往中,晚報幾代副刊人與他產生了親人般的深厚友誼。鑒于當時很多緬懷文章集中在作家題書名、作序等方面,報社領導提議,晚報應刊發一篇能體現陳老師全面成就的文章。接受任務后,想起20多年交往中的往事,筆者將緬懷之情化為筆下靈動的文字。在2016年5月6日整版刊發的報告文學《一股氣·一座峰·一個人》中,三次發出"當我們在懷念陳忠實的時候我們在懷念什么"的詰問,同時給出了"我們在懷念致力擺脫貧困追逐夢想的那一股氣""我們在懷念著述經典《白鹿原》構建的那一座峰"和"我們在懷念情系文學未來品德高潔的那一個人"的答案。作品見報后,被數百家媒體轉發,一時成為"霸屏"的爆款。有網友留言表示,"很多年沒有讀到這么感人的文章了","含著熱淚讀完后,收獲了滿滿的正能量"。作品對陳老師的三個評價,與2016年6月6日中國作協鐵凝主席在陳忠實的創作道路研討會上的講話精神高度一致。
新時代加速了報紙副刊向全媒體的轉型,新時代亟待用新表達來弘揚新風尚,展現人類精神文明的厚度。這是新時代的深情召喚,是受眾的殷切期盼,也是融媒的現實需要。廣大副刊從業者之所以滿懷希望地勞動,為的是"迎來被創造之光照亮的那一刻"5,使作品更具感染人、感動人的藝術魅力。
三、辦好"四全媒體"是推進副刊一體化發展的前進方向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報社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舉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媒體不斷發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并指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要堅持一體化發展方向。6
學習落實總書記"1·25"重要講話精神,具體到副刊工作而言,就是要辦好全程副刊、全息副刊、全員副刊、全效副刊。
全程副刊指在創意、策劃、組稿、改稿、發表,以及融媒體平臺優化發布、跟進互動、后期提升等整個流程中,副刊工作者要全程參與、全鏈條跟蹤,用五星級店小二服務精神,增強受眾的浸入感,提升參與感。全息副刊指充分運用文字、線條、色彩、圖片、聲音、視頻等技術元素,以及H5、VR、AR等新表達手段,對作品進行立體式傳播,以滿足副刊受眾日益增長的全息多維感官體驗需求。全員副刊指副刊工作者在全員協同、群策群力的同時,還要借助體系外網民和自媒體的力量,做好人與技術的融通。全效副刊則是指依靠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更好更快地實現副刊全媒體化傳播,進一步提升副刊的時度效。
對標"四全副刊"的新要求,傳統副刊人會出現"本領恐慌"。媒體融合,人是基礎和關鍵。要應對這種"恐慌",副刊工作者需要加速提升融媒體素養,在流程優化中學習、掌握新本領,早日成為敢擔當、善作為的專家型、技術型副刊人才,把握互聯網時代的受眾閱讀需求,引領好新時代的審美風尚。
堅持一體化發展,是全媒體副刊的前進方向。建構全媒體副刊的內容創新和傳播機制,黨媒必須緊跟時代前進步伐,完善和優化全媒體副刊傳播層級,掌握運用日新月異的移動互聯技術,打通作品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管理手段的壁壘,從深度、廣度、高度、力度上加速融媒進程,繼續發揮一體化的效能,實現傳播效果的最大化和最優化。
結語
在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向世界莊嚴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意味著,廣大副刊從業者歷史地成為民族復興偉業的建設者、記錄者、傳播者。要傳播好這一無比豐富的歷史性時刻,廣大副刊工作者要在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教育實踐中高揚主旋律,在推進全媒體副刊一體化發展中共彈協奏曲,在傾力辦好"四全副刊"中合奏交響樂,推進新時代副刊高質量的發展和壯大,為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注釋
1李政葳: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發布,光明日報2019年3月1日。
2戈公振:《中國報學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7月版。
3黃坤明:《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守正創新做好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求是》2019年第1期。
4鐵凝:《新時代中國文藝的前進方向》,《求是》2019年第1期。
5職茵:《半世紀·一份晚報·一位作家》,西安晚報2016年5月6日。
6《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推動媒體融合縱深發展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共同思想基礎》,人民日報2019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