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5G時代中國廣電新聞業態轉型發展對策研究——基于使用與滿足理論視角

2020-10-27 15:09 | 來源: 中國記協網
【字號: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5G時代中國廣電新聞業態轉型發展對策研究——基于使用與滿足理論視角

  5G時代中國廣電新聞業態轉型發展對策研究

  ——基于使用與滿足理論視角

  文/趙剛 宋艷 孫萌

  

  摘要:5G時代,新聞輿論工作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廣電媒體必須借助5G的傳播優勢,牢牢占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制高點。本文以使用與滿足理論為研究視角,結合5G條件下中國新聞傳播的具體情境,構建5G時代中國受眾媒介接觸行為模型。在此基礎上,從新聞需求、媒介接觸可能性、滿足程度、媒介印象等四個維度,對中國廣電新聞業態的轉型發展提出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5G;廣電新聞;轉型發展;使用與滿足;對策研究

  

  

  2019年6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廣電發放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商用牌照,5G實際應用進入倒計時。4G時代,廣播電視的生存空間遭到了互聯網的嚴重擠壓。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CSM)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9年上半年,全國71城市所有頻道電視觀眾人均每日收視時長由169分鐘下滑至128分鐘,全國重點城市廣播聽眾人均收聽時長由73分鐘下滑至59分鐘。信息技術的躍升帶來媒體發展的變革,隨著5G的應用與普及,4G時代所形成的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和傳播方式將發生深刻變化,新聞輿論工作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面對新一輪的技術革新,廣電媒體必須未雨綢繆,超前謀劃,讓主流媒體的新聞輿論工作能夠借助5G的傳播優勢,牢牢占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制高點。

  4G時代,移動互聯網的蓬勃發展使受眾的主動性得以充分發揮和延伸,已有多位學者利用使用與滿足理論(Uses and Gratifications Theory,UGT)探索互聯網用戶的使用意向、行為和效果。①5G技術延時更低、速率更快、連接更廣,建立在受眾主動性基礎上的"使用與滿足"現象將表現得更加明顯。因此,本文以使用與滿足理論為研究視角,嘗試構建5G時代中國受眾媒介接觸行為模型,在此基礎上對5G時代中國廣電新聞業態的轉型發展提出對策和建議。

  一、文獻綜述

  1.使用與滿足理論

  使用與滿足理論把能否滿足受眾的需求作為衡量傳播效果的基本標準,其核心在于把研究的焦點放在受眾一方,認為受眾具有能動性與自主性,會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如何使用媒介。②美國學者卡茨、布魯勒等將媒介接觸行為概括為"社會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觸→需求滿足"的因果連鎖過程。③日本學者竹內郁郎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更為完善的使用與滿足基本模式。④使用與滿足理論在傳統媒介語境下獲得了大量實證支持,但也有一些學者對該理論持批評態度,認為該理論單純地考察受眾媒介接觸行為,忽略了社會結構和媒介在該結構中的位置。⑤還有學者認為該理論所指的受眾能動性僅限于對媒介提供的內容進行"有選擇的接觸",不能反映受眾作為社會實踐主體所具有的能動性。⑥

  2.對5G時代廣電媒體發展趨勢的研究

  目前,已有多位學者對5G時代廣電媒體的發展趨勢進行了研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三個領域:一是技術驅動,主要從技術賦能的角度來探討廣播電視的創新發展;二是平臺建設,主張廣電媒體應以智慧廣電為建設平臺推進廣電發展轉型;三是內容創新,對如何利用5G進行體育賽事的電視直播提出建議,同時分析5G時代電視媒體的創新方向。

  通過梳理文獻發現:5G時代受眾能動性的不斷增強和受眾接觸使用媒體便捷性的不斷提升為使用與滿足理論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但該理論是基于傳統媒體產生的,因而需要根據5G時代的傳播環境予以拓展更新;受眾對信息的需求不會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而改變,在使用與滿足理論指導下研究5G時代受眾的媒介接觸行為具有科學可行性;在廣電新聞研究領域,從受眾需求角度針對5G時代新聞業態發展趨勢的相關研究亟待展開。

  二、5G時代中國受眾媒介接觸行為模型構建

  本文借鑒卡茨、竹內郁郎的使用與滿足過程的基本模式,并結合5G條件下中國新聞傳播的具體情境,梳理出5G時代中國受眾媒介接觸行為模型中的八個要素。

  其一,社會條件。受眾媒介接觸行為的社會條件包括現實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背景,⑦此外,技術背景也是5G時代中國受眾媒介接觸行為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本文將社會條件解釋為"5G時代中國受眾媒介接觸所處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技術背景"。

  從政治背景看,中國高度重視新聞輿論工作,致力于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打造新型傳播平臺,建成新型主流媒體,擴大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傳得更廣、傳得更深入"。⑧

  從經濟背景看,城鎮化對經濟增長效率的提升作用巨大。⑨根據預測,到2035年中國城鎮化率將達到71%~73%之間,⑩城鎮化趨勢更加明顯。"城市"將成為最核心的媒體場景,媒體角色需要從"資訊內容提供者"向"城市信息服務者"轉變。?

  從文化背景看,中國致力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從技術背景看,5G成為物聯網的核心基礎。在傳統媒體時代,新聞的輸出端口固定在報紙、廣播、電視等接收終端;物聯網拓展了新聞傳播的物理媒介,每一個智能機器都可能被媒體化、數據化,成為信息的收集端和輸出端。?萬物互聯、萬物皆媒將會成為日常生活的現實。

  其二,受眾特性。5G時代,中國受眾的特性有三個明顯特征:一是互聯網原住民開始成為社會主要勞動力。中國社會的"90后""00后"是互聯網的原住民,他們的成長時期與互聯網的形成與發展時期相吻合,對媒體的要求更為個性化。二是老齡化趨勢加劇。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預測,到2025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將達到3億,成為超老年型國家。?媒體行業針對老年群體提供專門的內容與服務成為現實需要。三是中國的中等收入群體正在迅速壯大。根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中國中等收入群體有4億多人口。?這一群體還在迅速增長中,預示中國社會對優質新聞內容的需求將有較大增長。

  其三,新聞需求。指受眾對正在或新近發生的事實的信息需求。

  其四,媒介接觸可能性。指在新聞傳播中受眾接觸到某種媒介的概率。

  其五,媒介接觸。指在新聞傳播中受眾接觸到某種媒介的行為。

  其六,滿足程度。指受眾接觸到某個媒介后的效果主觀評價,即新聞需求得到滿足或沒有得到滿足。

  其七,媒介印象。指受眾對媒介能否滿足自己新聞需求的評價。

  其八,其他滿足手段。指受眾不接觸媒介而通過其他替代性方式滿足新聞需求的行為。

  本文基于以上分析構建了5G時代中國受眾媒介接觸行為模型,參見下圖。

  5G時代中國受眾媒介接觸行為模型

  如圖所示,該模型的含義——

  ⑴社會條件由中國媒介所處的政治、經濟、文化、技術背景構成,具體包括"高度重視新聞輿論工作、推動媒體融合""城鎮化趨勢明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和"萬物互聯、萬物皆媒"。

 ?、剖鼙娞匦杂?互聯網原住民成為社會主要勞動力""老齡化趨勢明顯""中產階級壯大"等構成。

 ?、窃谏鐣l件和受眾特性基礎上,受眾產生新聞需求。

  ⑷受眾在媒介接觸上具有能動性,其媒介接觸行為的發生需要兩個條件,一是媒介接觸的可能性,二是對媒介的印象。具備以上兩個條件,受眾開始媒介接觸;如果不具備這兩個條件,受眾就會轉向其他代替性的滿足手段。

 ?、墒鼙娫诿浇榻佑|后會對接觸效果進行主觀評價,即滿足程度。

  ⑹無論滿足與否,這一結果將影響到受眾以后的媒介接觸行為,受眾會根據滿足程度來修正既有的媒介印象。

  總之,該模型對5G時代媒介所處的社會條件和受眾特性加以具體化,并可反映出受眾在媒介接觸上所具有的能動性,是使用與滿足理論在中國5G傳播環境下的進一步發展。

  三、5G時代中國廣電新聞業態轉型發展的對策建議

  下面,本文結合上圖所示模型,從新聞需求、媒介接觸可能性、滿足程度、媒介印象等四個維度對中國廣電新聞業態轉型發展提出對策和建議。

  1.適應新聞需求新變化,優化新聞供給

  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這是對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提出的明確要求;中國的受眾特性要求廣電媒體能夠提供個性化、專業化和優質化的新聞信息服務。因此,廣電媒體應優化新聞供給,在信息生產領域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新聞輿論工作的質量和水平有明顯提升。

  在新聞供給理念上,廣電媒體應建立用戶思維,從新聞信息生產者轉變為新聞信息服務者,實現從"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的理念轉變;在新聞供給內容上,廣電媒體應從"以節目定位為內容導向"向"以滿足受眾個人的精準信息需求為導向"轉變,弱化以節目為載體的新聞內容,加大垂直化、碎片化新聞產品的供給;?在新聞供給方法上,廣電媒體應從"廣播式推送"向"以主流價值導向駕馭算法的精確推送"轉變,通過專業新聞工作者和算法工程師的協作,糾正既往新聞算法的偏見,減弱受眾的"信息繭房"效應,將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要求模型化,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2.增加媒介接觸可能性,把握空間場景新變量

  5G條件下,信息源和信息數量極大豐富,廣播電視賴以生存的頻率、頻道等壟斷資源將遭遇降維打擊,有被邊緣化的危險,新聞信息將會跨越更多類型和數量的媒介進行傳播。面對信息傳播媒介全面智能化的新趨勢,廣電媒體需要將新聞信息通過與空間場景相適配的智能媒介傳播到受眾手中,做到新聞信息的有效到達。

  城鎮化趨勢使"城市交通"成為重要的媒介應用場景,廣播電視與車聯網的結合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有實力的廣電媒體應盡快進入車聯網的前裝與后裝內容市場,致力于為乘客提供高品質的車內音視頻新聞服務;受眾的個人特性會促進智能家電、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虛擬設備等的廣泛應用,廣電媒體應搶占各種智能設備的入口,為用戶提供移動化、互動化、個性化和專業化的新聞信息服務。

  3.提升受眾滿足程度,為用戶提供優質新聞服務體驗

  5G時代,廣電媒體可以從新聞服務的硬環境和軟環境入手,提升受眾的滿足程度。

  所謂硬環境是指新聞服務所需的物質環境。依托5G,廣電媒體能夠將VR/AR、4K/8K應用于新聞業態,為用戶提供沉浸式、參與式的新聞服務體驗。所謂軟環境是指新聞服務的精神環境。廣電媒體擁有高水平專業記者,通過"人機協作"的方式,廣電媒體能夠為用戶提供兼具機器新聞海量快速優勢與人類記者新聞嚴謹深刻優勢的新聞產品。

  4.精準分析受眾媒介印象,修正新聞生產傳播策略

  受眾產生新聞需求之后,一旦其接觸某一媒介的滿足程度不佳,就會建立對這一媒介的負面印象,進而影響其下一次接觸該媒介的可能性。為鞏固現有受眾,爭取潛在受眾,避免受眾流失,廣電媒體需要依托5G精準分析受眾的媒介印象。

  通過智能傳感器,廣電媒體將能夠準確采集到受眾消費新聞服務后的媒介印象反饋信息,如視聽覺及觸覺停留時間、面部表情以及脈搏、血壓、心跳等生理變化,這些數據會為廣電修正新聞生產和傳播提供重要依據。

  綜上所述,5G技術將會重塑廣電媒體新聞業態,廣電媒體必須主動適應5G時代新聞傳播領域的新趨勢、新變化、新挑戰,不斷創新業務形態,搶占新型終端,提升用戶體驗,加快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 張澤月
賀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9469816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中国jlzzjlzz在线播放| 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超碰97|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免费| 人人玩人人添人人| 一区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www.youjizz.com国产| 精品乱人伦一区二区三区| 案件小说h阿龟h全文阅读| 国产精品国语对白露脸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中文毛片| 6080新视觉| 欧美日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永久一| 亚洲欧美另类自拍| 18av黄动漫在线观看| 欧美va在线观看| 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 人妻仑乱A级毛片免费看|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黄色大片| 国产福利在线导航|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97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18黄网站麻豆|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尤物| 国产精品h在线观看| 日韩亚洲翔田千里在线| 国模吧双双大尺度炮交gogo|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怡红院国产免费|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观看| 上原瑞穗最全番号| 狠狠噜天天噜日日噜视频麻豆| 恋男乱女颖莉慰问军营是第几章| 国产四虎精品8848hh|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专区| 男人把女人狂躁的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2020|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