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東漢時期,蔡倫對造紙術的改進,推動了中國、阿拉伯、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的文化發展。但蔡倫不會想到,2000年后的今天,科技一日千里,現代制紙工序已實現機械化、智能化,他的創造在歷經千年后,會在一座城市綻放新的光彩。
原材料,有講究
生活用紙的主要原料有木漿、草漿及回收紙漿等,其中最理想的材料是原生木漿,環保又健康。在環保之路上,固定資產進項抵扣等稅收政策幫助紙企把環保壓力轉為了動力。
11月15日,在孝感市孝南經濟開發區維達護理用品(中國)有限公司二期項目維達新城的生產車間里,公司行政經理熊玉芳興致勃勃地向記者聊起維達紙巾的生產。熊玉芳告訴記者,維達的原材料全部是優選100%進口原生木漿,主要來自巴西、印尼、加拿大和俄羅斯。這些進口木漿纖維含量100%,生產出來的卷紙均勻、細膩,手感非常柔軟,而且紙漿中添加的功能性藥劑成分較少,使用起來更加健康。
采用進口原生木漿,一方面是為了提升紙品質量,另一方面是為了環保。熊玉芳介紹,企業如果自己生產木漿,環保要求極高,僅一個污水處理廠投入就得10億元左右。而且國內木材供給有限,木漿不足,葦漿、棉漿、廢紙漿等又只能生產中低端用紙,無法滿足高檔紙巾的生產需求。
健康、環保,是百姓使用生活用紙非常關心的兩大問題,同時也是造紙業非常重要的兩項目標。近年來,孝感市孝南區為改變造紙業"高污染"的固有印象,先后關停了污染且治理達標無望的9家小造紙廠,同時強制環保在線監測,引導企業加大環保投入,利用政策鼓勵企業技術改造,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產業綠色化。
今年4月,中順潔柔(湖北)紙業有限公司開工了一個年產30萬噸高檔生活用紙的項目。項目經理李文介紹,智能、節能、環保是項目建設的首要考量,"我們的擴能項目生產設備全部采用波蘭的高速造紙機,產量高,耗能低。我們還投資2000多萬元建設了中水回收、煙氣除塵治理、廢水治理、降噪等環保設施。"
金紅葉紙業(湖北)有限公司財務總監孫守勇也告訴記者,以前企業烘缸干燥工藝主要依靠燃煤鍋爐產生蒸汽,現在通過技術改造,用天然氣替代燃煤,不僅環保節能,還能在產生所需的蒸汽外自產發電6000萬千瓦時,一年能節約6000多萬元。
目前,金紅葉公司三期擴能項目已經開建。三期總投資近7.5億元,建成后每年將新增生活用紙產能10.8萬噸,年新增稅收1億元。
在環保之路上,紙企得到了稅收政策的大力支持。
"這次武漢軍運會不少企業通過減產、限產、停產來減排,我們沒有,這得益于我們公司過硬的環保措施。"在金鳳凰紙業(孝感)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從家家戶戶回收的紙箱、包裝盒等廢紙經機械壓強成型,水滴在上面10分鐘內不會滲透,公司財務經理陳金喬介紹,金鳳凰在稅收政策支持下,近年來累計在環保上投入3億余元,享受固定資產抵扣3000余萬元,上線了廢水、煙光、二氧化硫、固體廢物等整系列環保設備,廢水及廢氣均實時在線監測,達標排放。
熊玉芳也表示,今年維達環保設備投入3800萬元,享受固定資產進項抵扣524萬元。環保設備投資抵免所得稅優惠和環保費改稅等,也讓企業的環保壓力變為了動力。
小紙巾,大科研
一張張看似沒有創意可發揮的紙巾,借助科研的力量卻完全可能顛覆想象。以銷售總額的3%作為研發資金,意味著紙企的大量投入;圍繞研發的一系列減稅,則相當于國家出資,鼓勵企業創新。
"沒想到紙巾能是巴黎高定時裝秀婚紗優選面料!"不久前,市民王小姐實地到維達工廠參觀后感慨道,"難怪現在的紙巾不掉塵、不粘渣,親膚無刺激,吸水強也不易破,舒適感都可以媲美絲綢了!"
紙巾日新月異的背后是紙企不斷研發創新、改造工藝的努力。
"我們這款小小的4D壓花紙巾滿滿的科技感!無論是美感還是實用性都有顛覆性提升,手感一觸難忘,一推向市場就受到白領和年輕人的喜愛,以這款紙巾為面料制作的婚紗也受到眾多時尚達人和國際名流的青睞。"維達護理用品公司負責人譚忠民告訴記者。維達立體美壓花面紙采用的是全球先進的4D-DECOTM立體壓花工藝,凹凸錯落的壓花縫隙充盈空氣,讓擦拭溫和無刺激;網狀分布的壓花形成導流系統,能增強紙巾的吸水量且不易破損;與食品級淀粉膠進行粘合,形成數百立體美絨點,讓潔凈加倍,在觸感上還能媲美絲綢的舒適感。
在產品研發過程中,人體健康是重要考量。"我們的紙巾添加的化工物都是食品級添加劑,生產過程全程監測大腸桿菌等物理指標,確保衛生健康。"維達護理用品公司車間經理胡小舟介紹說,公司在產品品質上層層把關,從原材料到成品,除設立評管部門嚴密監管生產全過程外,還會嚴格檢測生產前用料紙漿等。成品紙巾除自測外,還會委托有權威的第三方檢測并出具檢測報告。
銷售總額的3%,這是維達護理用品公司每年用于創新科研的投入。據記者了解,孝南區幾大知名紙企的研發投入基本都在這個水平,以確保產品的更新換代。
研發就需要大量資金,國家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有效激發了企業的內生動力。
維達公司財務經理陳北海算了一筆賬:2018年公司共投入研發費用5821萬元。增值稅稅率從16%下降至13%,給公司帶來減稅2348萬元;研發費加計扣除4366萬元,帶來減稅655萬元。這兩項減稅合計就占到研發費的51.6%。"相當于國家出資讓我們搞研發、搞創新,讓企業受惠,推動企業快速發展!"陳北海說。
國家稅務總局孝感市孝南區稅務局副局長劉建平介紹,減稅降費規模大、力度大,泛紙行業相關支出的總體規模較大,受益尤為明顯。今年前10個月,孝感泛紙產業已享受減稅降費逾2億元,占行業稅收貢獻的30.1%。
數據顯示,今年前3個季度,孝感市企業累計享受新增減稅降費18億元。這些減稅資金主要用于幾個方面:30%為增加利潤,30%為淘汰落后裝備、擴大規模,20%為增加研發,12%為降低價格,8%為提高用工人員福利。
有了稅收的大力支持,紙企紛紛建立健全研發中心,加大創新投入。據悉,維達率先在孝感紙企中設立了"湖北省生活用紙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目前已獲得國家級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44項、軟件著作權7項,以及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證書3項、湖北省科技成果證書6項。今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慶閱兵以及武漢軍運會期間,維達創新的產品從洗手間擦手紙、公用衛卷到手帕紙、濕巾等受到了各方贊譽。
造紙術,很現代
在"華中紙都",充滿科技感的工廠,"霸氣外漏"的設備,讓人感受到了神奇的現代"造紙術"。從傳統制造邁向智能制造,國家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為紙企擴能改建、良性發展提供了助力。
從紙漿進入生產線開始,到成品,再到包裝存放倉庫,全程不經過人手接觸,全部是智能機械完成。在維達新城,記者看到一條條生產線宛如巨龍盤旋交錯,將一個個生產工藝流程上的打漿、磨漿、造紙、復卷、分切、包裝、存庫等機械連接后進行智能制造。"我們這個工廠是第四代智能化工廠,全面對接‘中國制造2025’。"譚忠民自豪地告訴記者。
總投資30億元、占地800畝的維達新城,建設目標就是打造行業內最先進的智能化工廠。智能立體倉庫是這里的一大亮點。這一現代工業社會發展的高科技產物,擁有18臺堆垛機、4個機械手、2臺高速裹膜機、6臺螺旋式提升機、2臺垂直提升機和10臺RGV小車。紙巾從生產線傳送下來后,機械手自動包裝,將其送到指定貨位,還可精準調庫、動態存儲。相對同樣面積的傳統平庫,庫容利用率提升60%左右,節約搬運近百余人。
談起智能制造帶來的直觀變化,管理車間的胡小舟深有感觸:"以前的設備能耗高,產能低,18萬噸產能需要工人800人左右。現在智能制造節能環保,效率提高了3倍,只需要工人200余人。這是生產方式的全新變革!"
不僅如此,維達還向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柔性化發展轉型,實施數字工廠智能生產管理平臺,優化生產調度。實行數據智能生產后,公司生產產能提升3%,原輔材料庫存由10天降為6天,縮短4天,原紙噸紙汽耗、電耗、水耗和化工分別下降了2.35%、4.87%、2%和6.36%,噸紙制造成本下降45元,全年節省制造成本超過800萬元。
從傳統制造邁向智能制造,需要政策環境,更需要資金投入,稅收優惠政策對企業擴能改建、良性發展提供了巨大幫助。
"我們屬于重資產企業,對流動資金的需求比較大。減稅降費對企業擴能改建、良性發展幫助很大。"陳金喬告訴記者,去年增值稅稅率從17%降到16%,金鳳凰紙業公司減稅2000余萬元,今年增值稅稅率一次下降3個百分點,公司又受益8000萬元。此外,公司每年享受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增值稅50%返還,2018年返還1.5億元,今年已返還1.1億元,不僅減少了企業融資壓力,也節省了融資利息。今年前9個月,金鳳凰公司已享受減稅降費1.3億元。
2015年~2018年,依靠稅收優惠支持,金鳳凰公司累計投入近30億元,相繼完成了20萬噸、40萬噸技改項目以及70萬噸擴建項目,建成4條國內領先水平的高速寬幅造紙生產線和全套進口制漿、真空、壓榨、傳動等配套系統,年產能達130萬噸,銷售收入達18.7億元。
記者了解到,目前孝南區共有紙品及配套企業43家,包括:生活用紙企業9家、衛生用品企業4家、包裝用紙企業3家、紙箱企業16家、文化用紙企業3家、塑料印刷企業4家,其他銷售、回收等關聯企業4家。其中規模以上紙品企業達20家。